筑梦南极 不负使命 | 我校参与南极科考师生热学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2023-12-05 发布:[海洋学院]方芳

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回信,向正在参加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全体考察队员致以亲切慰问,提出殷切期望。

11月1日,雪龙号、雪龙2号、天惠轮从上海出发,开始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次南极科考,我校派出了由院士、教授、青年骨干教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参与,三线出击,目前正有序推进科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掀起了我校参与南极科考师生学习回信精神的热潮,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坚持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真本领,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不负期望,高质量完成考察任务,以实际行动感恩奋进、勇攀高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孙友宏  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并鼓励正在参加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的同志们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保重身体。作为此次科考团一员,我于12月2日抵达中山站后,考察队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回信精神,大家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顿生温暖。

极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战略地位,日趋成为国际科技竞争新高地。上个世纪90年代,在导师张祖培教授的带领下,我开始进行极地钻探技术研究,三十余年来,亲自见证了我国极地钻探技术的发展进步,深刻感受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自立自强。在坚守中朝着既定目标坚毅前行,不断实现自身突破,从引进、跟跑、并跑直到领跑,极地钻探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长足进步的高度浓缩,更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

接下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体师生将以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坚韧不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关键技术领域和“卡脖子”难题上狠下功夫,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邹长春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12月1日,雪龙船达到中山站的第一天,我和船上全体队员开展物资卸载作业。考察队安排我担任这次卸货任务的直升机协助作业组组长,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欣闻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并向我们正在南极科考的全体队员问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极地科考事业的高度重视,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已经连续开展40年,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与极地强国相比,中国的极地冰下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较为薄弱,极端环境下探测技术尚不成熟,存在诸多难题亟需去攻关。总书记对科考队员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更加固牢我筑梦南极、不负使命的信念,潜心探索南极冰下未知,研究其对南极圈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人类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和利用南极做出贡献。我将带领学院极地研究团队开展好有组织科研,发挥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领作用,脚踏南极实地、扎实推进科研工作,不断实现南极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突破。

李亚洲 工程技术学院教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在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船于12月1号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我目前正在雪龙船上执行站区卸货任务。在繁忙的作业间隙,听闻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回信,并向全体南极考察队员致以亲切慰问,我激动万分,第一时间学习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殷切期望,也表达了对全体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的关心。作为一名教师和科考队员,这使我感到无限光荣。作为教师,我肩负着培养未来极地科学人才的重任;作为科考队员,我担负着祖国和人民对南极科考事业的寄托。本次科考,我们将与俄罗斯科考队在距中山站30公里处联合开展冰芯和冰下基岩钻取任务。在接下来的科考工作中,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竭尽全力完成冰芯和冰下基岩样品的钻取任务,促进我国极地钻探技术的发展,提高对南极冰盖及冰下地质构造的认识。

孙宇宸 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我们正在执行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目前正在距离中山站7km处的海冰面上进行直升机组卸货任务。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师生回信,并向考察队员们问好,我内心激动与振奋之情难以言表。从回信中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极地考察队员的殷切关怀和对极地事业的高度重视与肯定。我一定会牢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发扬勘探队员的优良作风,在学校老师们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这次考察任务!通过这次南极考察的现场作业,我对极地研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进一步认识到钻取极地深冰芯和冰下基岩对于回答极地科学问题的重要性。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倍加珍惜此次的南极科考机会,积累宝贵的南极科钻现场经验,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磨练自身意志,勇攀科研高峰,取得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极地钻探事业添砖加瓦!

李全国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中国第35、36、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的回信时,我正在参加2023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作为即将启程的第40次南极科考长城站队员,我深受鼓舞。极地科考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充满挑战与机遇。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南极科考,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极地考察队员的勉励和肯定,我必将坚定不移地完成好科考任务,培养更多的南极科考人才,克服各种困难,争取更多地解读南极演化过程的奥秘与规律。

李冰  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第31、32、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武汉大学的南极队友都在转发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作为一名从事极地研究的青年教师,我也深受鼓舞。我曾3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主要从事极地科学钻探相关工作,目前正在承担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下一步工作中,我将接续砥砺奋斗,教学上为国家培养更多极地青年学生,科研上为实现极地冰下环境探测研发更多技术与装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极地强国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高亮  海洋学院副教授,中国第31、35、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智联合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后,我深感鼓舞,万分激动!怀揣着对南极的美好憧憬,我从2014年开始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每次考察都感到自己身上使命重大,因此也会加倍努力来完成党和国家安排的任务。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践行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与科研人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勇攀南极地质科学高峰,以感恩之心回馈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筑梦南极 不负使命 | 我校参与南极科考师生热学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2023-12-05     发布:[海洋学院]方芳    点击:0

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回信,向正在参加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全体考察队员致以亲切慰问,提出殷切期望。

11月1日,雪龙号、雪龙2号、天惠轮从上海出发,开始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次南极科考,我校派出了由院士、教授、青年骨干教师、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参与,三线出击,目前正有序推进科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掀起了我校参与南极科考师生学习回信精神的热潮,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坚持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真本领,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不负期望,高质量完成考察任务,以实际行动感恩奋进、勇攀高峰,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孙友宏  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并鼓励正在参加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的同志们顽强拼搏、严谨工作、保重身体。作为此次科考团一员,我于12月2日抵达中山站后,考察队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回信精神,大家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顿生温暖。

极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战略地位,日趋成为国际科技竞争新高地。上个世纪90年代,在导师张祖培教授的带领下,我开始进行极地钻探技术研究,三十余年来,亲自见证了我国极地钻探技术的发展进步,深刻感受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自立自强。在坚守中朝着既定目标坚毅前行,不断实现自身突破,从引进、跟跑、并跑直到领跑,极地钻探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是我国科技事业长足进步的高度浓缩,更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

接下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体师生将以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坚韧不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关键技术领域和“卡脖子”难题上狠下功夫,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邹长春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12月1日,雪龙船达到中山站的第一天,我和船上全体队员开展物资卸载作业。考察队安排我担任这次卸货任务的直升机协助作业组组长,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欣闻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并向我们正在南极科考的全体队员问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极地科考事业的高度重视,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南极科考事业已经连续开展40年,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与极地强国相比,中国的极地冰下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较为薄弱,极端环境下探测技术尚不成熟,存在诸多难题亟需去攻关。总书记对科考队员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更加固牢我筑梦南极、不负使命的信念,潜心探索南极冰下未知,研究其对南极圈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人类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和利用南极做出贡献。我将带领学院极地研究团队开展好有组织科研,发挥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领作用,脚踏南极实地、扎实推进科研工作,不断实现南极地球物理探测关键技术突破。

李亚洲 工程技术学院教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在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船于12月1号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我目前正在雪龙船上执行站区卸货任务。在繁忙的作业间隙,听闻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回信,并向全体南极考察队员致以亲切慰问,我激动万分,第一时间学习了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殷切期望,也表达了对全体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的关心。作为一名教师和科考队员,这使我感到无限光荣。作为教师,我肩负着培养未来极地科学人才的重任;作为科考队员,我担负着祖国和人民对南极科考事业的寄托。本次科考,我们将与俄罗斯科考队在距中山站30公里处联合开展冰芯和冰下基岩钻取任务。在接下来的科考工作中,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竭尽全力完成冰芯和冰下基岩样品的钻取任务,促进我国极地钻探技术的发展,提高对南极冰盖及冰下地质构造的认识。

孙宇宸 工程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我们正在执行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目前正在距离中山站7km处的海冰面上进行直升机组卸货任务。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师生回信,并向考察队员们问好,我内心激动与振奋之情难以言表。从回信中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极地考察队员的殷切关怀和对极地事业的高度重视与肯定。我一定会牢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发扬勘探队员的优良作风,在学校老师们的带领下圆满地完成这次考察任务!通过这次南极考察的现场作业,我对极地研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进一步认识到钻取极地深冰芯和冰下基岩对于回答极地科学问题的重要性。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倍加珍惜此次的南极科考机会,积累宝贵的南极科钻现场经验,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磨练自身意志,勇攀科研高峰,取得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极地钻探事业添砖加瓦!

李全国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中国第35、36、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的回信时,我正在参加2023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作为即将启程的第40次南极科考长城站队员,我深受鼓舞。极地科考既是国家战略需求,也是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充满挑战与机遇。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南极科考,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极地考察队员的勉励和肯定,我必将坚定不移地完成好科考任务,培养更多的南极科考人才,克服各种困难,争取更多地解读南极演化过程的奥秘与规律。

李冰  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第31、32、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武汉大学的南极队友都在转发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作为一名从事极地研究的青年教师,我也深受鼓舞。我曾3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主要从事极地科学钻探相关工作,目前正在承担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下一步工作中,我将接续砥砺奋斗,教学上为国家培养更多极地青年学生,科研上为实现极地冰下环境探测研发更多技术与装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极地强国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高亮  海洋学院副教授,中国第31、35、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智联合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

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后,我深感鼓舞,万分激动!怀揣着对南极的美好憧憬,我从2014年开始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每次考察都感到自己身上使命重大,因此也会加倍努力来完成党和国家安排的任务。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践行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与科研人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勇攀南极地质科学高峰,以感恩之心回馈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