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天天:以理论促实践 以创新致卓越
发布时间:2024-03-14 作者:[307经管学院(专)]王立娜 阅读:141次
商科教育的发展,根植于新理念、新方法、新实践的革新与迭代。而为人师表,则肩负着培养面向新时代的创新管理精英人才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MBA教育网《师说》系列访谈特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天天老师,谈谈自己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分享专业领域的思考与认识,畅谈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所思和所感。让我们一同聆听她对北地的热爱、对专业的坚持、对教学的热情和对科研的执着,感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的无限魅力。
春风化雨,做知识的领航者
自2016年入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至今,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冯天天老师任教已有八年,目前主要担任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师说里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冯老师看来,作为商科教育工作者,老师们的责任和使命是多方面的。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次,老师们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和丰富课程内容,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此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作为学院工商管理系的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冯老师在日常工作中通常需要平衡教学、科研、行政等各类工作任务。在访谈过程中,冯老师分享了她的心得和调节压力的方式。她提到,在工作开始前,自己会首先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便更好地安排时间和精力。同时,优先级排序和时间管理也十分重要,她会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排序,优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分配适当的时间,避免拖延。当各类工作任务安排紧凑使得压力过大时,冯老师也会向同事或上级寻求帮助和支持。她也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也非常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产学研结合,融会管理之道
当谈及如何看待及处理教学、科研和企业实践三者的关系,冯老师表示,“教学、科研和企业实践是商科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也有一些相关举措。第一,学院将教学、科研和企业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源整合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第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商业环境的变化。第三,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学院积极推动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第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目前学院在广东和云南等地都有珠宝实践基地,在河北也建立了十余家环渤海实践基地带,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平台,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
面对各种新兴技术的涌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期望以此提升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而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冯老师也参与到MBA学生的课程教学与培养过程中,在访谈中她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对于管理的认识和理解。“MBA学习的管理是一种专业管理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管理能力和战略思维的商业领袖。”她认为,MBA学习的管理应该包含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战略管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以实现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竞争优势。第二,通过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的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人力资源。第三,通过运营管理课程学习如何优化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第四,财务管理。学生应当掌握财务分析和决策技能,以确保企业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增长。第五,市场营销。要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第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总之,MBA学习中的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管理能力和战略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商业环境中胜任各种管理职位。
解实践之惑,授创新之本
在MBA教育的发展之路上,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往往能够打造出差异化的项目,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谈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MBA项目鲜明的“北地特色”,冯老师坦言,项目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方向的特色化和开放式办学两个方面。具体来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MBA教育注重将管理学科与学校的地学优势学科相结合,特别是在珠宝商务、资源型企业管理和矿业投资融资等领域培养特色型MBA人才。这种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使得MBA教育不仅仅是商业管理的泛化学习,而是深入到具体的行业和领域,培养出能够在实际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人才。同时,北地MBA项目注重整合社会优势资源,除了校内导师,还聘请了校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习和论文,同时邀请企业家来校授课。这种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使得MBA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进步、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面对翻涌的时代浪潮,MBA教育如此,商科学生发展亦如此。冯老师向我们介绍到,依托独树一帜的品牌特色,除了课程上的创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MBA项目还非常注重学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MBA项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通过案例教学、模拟经营、实地考察等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商业环境中。此外,学校开设了与地学优势学科相结合的特色课程,如珠宝商务、资源型企业管理和矿业投资融资等,这些课程不仅传授管理知识,还特别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MBA教育鼓励学生发扬企业家精神,通过创业实践、创新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且学校通过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国际交流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
秉承项目的培养理念,在冯老师的MBA教学当中,她也始终坚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型心态。冯老师强调,创业型心态不仅仅是指创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如创新思维和创造以前不存在的东西的能力。第二,社交智能的培养也很重要。这涉及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智能表现,包括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第三,在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应当关注,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分析和解决复杂商业问题时。第四,MBA教育旨在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因此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第五,她也非常注重学生学术道德、商业道德、企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她认为这些意识可以体现MBA学者对商业活动在社会中作用的深刻理解。
课程本土化,理念国际化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的管理实践,商科教育与科研如何利用其建立影响世界的中国企业行业研究体系?如何推动中国管理经验走向世界?针对中国管理实践的教学融合与推广,冯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在案例研究方面,她认为应当开发和推广基于中国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应反映中国特有的管理挑战、商业环境和文化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在课程本土化上,她建议在商科课程中加入中国管理理论、历史和文化元素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和影响。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商业环境中的中国因素。实践与理论结合也是通常提到的重要举措,应当鼓励教师和学者与企业合作,进行实地研究和咨询项目。这样的合作可以将最新的管理实践带入课堂,同时也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中国管理经验的国际化推广,可以通过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项目,将中国的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与世界分享。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商科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促进中国管理模式的全球认知。具体到研究体系建设上,要建立以中国企业和市场为中心的研究体系,专注于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效果评估。这样的研究可以为全球管理知识库做出贡献,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
商科学习扎根于理论知识,行动于专业实践。“MBA学生的学习旅程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在商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冯老师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面向现阶段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冯老师对正在攻读MBA的学生们表达了自己诚挚的期待,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激励与启发。
冯老师指出,MBA之旅不仅仅是学习管理理论,更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都将是大家走向成功的关键。在实践方面,她建议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案例研究、团队项目和实习机会,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理论并提升职业技能。在专业学习之外,社交也是MBA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冯老师建议大家抓住每一个与不同背景和行业同学与教授建立联系的机会,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将有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具备国际视野是必不可少的。冯老师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学习旅行和多文化团队合作,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和协作能力。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她还建议大家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和尝试新事物,多自己思考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冯老师强调,作为未来的商业领袖,大家的行为和决策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当注重伦理和社会责任,始终坚守道德原则、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值得信赖和尊敬的领导者。
“虽然MBA学习可能非常紧张和忙碌,但请记得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在生活上,冯老师提醒大家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向未来,她也期待大家将MBA学习作为职业生涯的重要跳板,设定清晰的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懈努力。
“MBA不仅仅是一个学位,更是一段改变生活的经历。”最后,冯老师真诚地祝愿每一位MBA学生都能在学习旅程中找到自己的激情和方向,实现个人和职业上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