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2-03-10   ·   [新闻中心]谭艳敏   ·   浏览量 23

1团队大合影上传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我校邹长春教授带领的“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2018年1月,我校王根厚教授带领的“地质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时隔4年再传喜讯,邹长春教授带领的“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始终坚持以时代楷模、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同志为榜样,积极传承黄大年精神,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团结协作、成果卓著的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骨干成员共35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8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4人。在立德树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2开辟野外思政教育阵地上传

开辟野外思政教育阵地,开展思政教育和价值观引领

师德师风步步高,立德树人有奇招

作为国家级优秀教师团队,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书育人、科教融合、以身示范、自由规范相统一,坚持“三全育人”导向,让“地质报国”精神薪火相传,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团队所在党支部2018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0年被评为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团队5人次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和二等奖;3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及北京市师德先锋;4人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5人次被评为“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出版了地球物理学课程思政案例集《润心与铸魂》,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4十佳班集体上传

2021年度北京高校十佳班集体

教育教学结硕果,教书育人有奇效

团队高度重视基础教学工作,注重大师精神引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遵循多元化人才培养理念,创建创新实验班和菁英班,构建多层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为国家输送大批热爱地学事业、具备扎实的地学理论基础和野外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团队注重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项目246项,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创新杯”“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获特等奖、一等奖多项,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学生还荣获国内外其他各级各类知识竞赛奖项达270项;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的本科毕业生30余名;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比例超过50%;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24篇;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57篇;团队共承担教改项目53项,获学校教学成果奖5人次,发表各类教学法论文46篇。10101811班荣获2020年校级“十佳示范班集体”和2021年北京高校“十佳班集体”荣誉称号。

敢为人先创一流,科研创新谱新篇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团队在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始终瞄准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增强团队的科研实力,以优质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团队弘扬传承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聚焦“深地、深海和深空”国家发展战略和“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瞄准地学领域科学前沿问题,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在青藏科考、大陆科学钻探、海洋资源探测、能源与矿产资源勘探和地球深部结构探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海底大地电磁仪和首套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及热液硫化物探测提供了仪器装备支持。团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要课题逾20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1亿元;在专业期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400多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其他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3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6多措并举促就业

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就业

服务社会践使命,就业创业出亮点

团队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围绕矿产资源勘查、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及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服务行业社会。围绕深部隐伏资源勘查的难题,以成矿理论为基础,加强重磁电三维约束反演与联合反演技术方法创新与软件系统集成,并开发了相应的实用化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在天然气水合物评价、多波多分量、储层评价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创新,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深层超深层地球物理勘探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所研发技术与软件在全国地矿和石油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团队重视以“地震科普”为载体的社会公益服务,多次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地震科普讲座,有效提升了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

团队坚持以新老“三光荣”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引导毕业生积极到西部、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创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通过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及实践指导,所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来自4093所院校的109万个团队中脱颖而出,斩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主赛道银奖。

团队协作聚合力,持续发展谋未来

团队负责人邹长春教授现任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海洋与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负责人。在邹长春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以老带新,加强学术与教学队伍梯队建设,促进了教学与科研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团队将仅仅围绕“强化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及“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思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大力实施落地行动,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加快建设,切实推进学院的“双一流”学科建设。正如黄大年教授的同学、团队成员张贵宾教授所言“黄大年教授是地球物理人的荣耀,是地学人的楷模,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团队成员将始终以黄大年精神为引领,秉承黄大年同志的遗志,建成高层次人才引领、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学术骨干参与、研究方向明确稳定、在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李信富 伍操为 摄影/屈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