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为确保实验人员的自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实验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
第二条:实验室主任应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实验室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和法规,制定相关安全防范措施,并定期(2周1次)检查实验室的安全情况,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第三条: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兼任所管实验室的安全员,具体负责本室的安全工作,并经常检查本室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四条:危险品、毒品、放射性物品及易燃易爆物品的领用、保存、发放和使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制定相关安全措施,使用易燃易爆的实验室,实验室内要严禁烟火。
第五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将本室的消防器材放在干燥、通风、明显和便于使用的位置,周围不许堆放杂物,严禁消防器材挪作他用。
第六条:各种仪器设备应放置合理、整齐,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室内严禁放置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道路通畅,未经保卫部门同意,严禁占用楼道堆放物品。
第七条:各实验室的钥匙应有专人保管,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双休日、节假日及夜间进行实验,应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并在教师陪同下方可进行。
第八条:未经实验室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许随意动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凡使用贵重、大型精密仪器及压力容器或电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章,要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不听指导或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仪器设备损坏,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并按有关规定给以必要的处罚。
第九条:严禁带电的情况下,搬动、移动或振动实验设备,以防损坏设备。
第十条: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也不可以把电器弄湿,若不小心弄湿,应等干燥后再用。
第十一条:实验所用设备一旦发现故障,应立即断电停机,严禁带故障运行。
第十二条:实验人员严格遵守仪器使用登记制度,每次使用结束必须登记。
第十三条:实验结束,实验人员应立即清理现场,仪器归位、清洗器皿。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切断电源、水源、气源,锁好门窗,保管好贵重物品。假期做好实验室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防仪器设备锈蚀和霉变。
第十四条:发生事故时,必须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不得漏报、虚假上报和隐瞒不报,重大事故要立即上报,并保护好现场。
1.积极参加所属教研活动,主动向有关教师了解试验计划,统一安排。
2.遵守学校作息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做好值班、日常常规工作,记好工作日志;病事假要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积极、认真、按时完成学校领导分配的临时性工作。
3.知道学科教学大纲,熟悉教材,能胜任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和具备辅导学生实验的能力。执行学校实验工作计划,负责实验室建没和管理工作,与学科教师共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展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和科技活动。
4.根据教学需要,做好学年的仪器、设备、药品等实验器材的订购工作。
5.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前要做好实验准备,教师在实验室组织学生实验,实验员应随堂辅导,以便能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实验结束要与任课教师一起教育和组织学生整理好实验室。督促师生填好实验记录单。
6.主动、热情加强与教研组、备课组的联系,掌握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做好实验安排和准备。
7.负责仪器设备验收、入账、保管、维修和报废,使之处于良好的教学科研使用状态。
8.打扫卫生做到每周打扫,保持实验室、仪器室清洁、整齐,使之成为安全文明场所。
9.做好防盗、防火、防毒和“三废”处理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对危险药品必须做到“双人双锁”制度。确保师生安全实验。
10.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护好实验室财产,节约好实验室财产,节约实验费用,延长仪器设备寿命,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配合总务处做好帐务工作,管理科学规范。
一、指导思想及应急原则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促进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对因实验室而引发的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变措施,做好事故发生后补救和善后工作,确保实验室在发生事故后,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处置,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
应急原则是:先救治,后处理;先救人,后救物;先制止,后教育;先处理,后报告。
二、应急组织体系
(一)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实验管理中心、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研究生院、安全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相关学院等。指挥小组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家小组。各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由发生事故学院的院长负责指挥、协调,具体成员由学院确定。
(二)各学院实验室(中心)、科研实验室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实验室(中心)主任、科研实验室负责人担任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负责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三)实验室(中心)主任、现场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在事故初起阶段,协同相关人员处置突发事件。无法处置的,立即通知学院负责人,由学院应急处置工作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学院无法单独处置的突发安全事故,已造成人员伤亡,或不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的突发安全事故,由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处置。
三、运行机制
(一)预防
1.实验室工作人员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首先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分析,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由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科研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设备配置、个人防护、应急设备器具、实验室安全行为、安全操作规程等做出明确规定。
3.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储存室。对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样本,加热设备,压力容器,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剧毒、高毒、强酸、致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使用登记制度。
4.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在实践中经常演练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6.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实战能力。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危险品建立档案和使用记录,发现遗失、不当存放,立即处置。
2.重视实验人员健康检查,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立即报告、处置。
3.严格执行安全巡查制度,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对存在不安全行为的人员,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用品用具,及时发出书面预警通知,提醒相关人员提高警惕。
(三)安全状态监测
1.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与实验有关的所有人员均有义务对实验室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举报。
2.实验过程中,注意监控实验室内的状况,包括仪器主机、附件,特别是气体贮存容器及其主要连接件(管路、阀门等)是否正常;水、电、气状态是否正常;实验室内有无异常气味、响声;(非正常)火苗、火花;空气中有无不明烟雾,地面上有无不明液体、固体等。
3.仪器设备检查由实验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包括对仪器设备电气性能的评估;对装载易燃气体钢瓶或其他容器的安全检测;对化学试剂存放使用的安全性检查;对实验室水、电、气运行状况的检查等。
(四)信息报告
突发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在自救的同时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汇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如经初步处理仍无法控制,要立即通知学院负责人,上报学校安全管理处、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小组等,请求协调处理。事故基本控制后,及时对突发事故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控制危害蔓延。
四、部分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一)明火操作安全应急措施
1.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是否关上自来水和切断电源。
2.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蒸汽排出。
3.用剩的钾、钠、黄磷等易燃物和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钠等氧化剂及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防止发生火灾。
4.实验室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灭火毯、沙箱、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性并熟悉其操作规范,清楚安全通道所在位置。
5.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迅速而冷静地首先切断火源和电源,并尽快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局部起火,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毯、沙箱等灭火;发生大面积火灾,实验人员已无法控制,应立即报警,通知所有人员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同时,根据火势立即向学校安全管理处及消防部门报警。有人员受伤时,立即向医疗部门报告。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后,立即组织清点人数,对未到人员尽快确认所在的位置。
6.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二)带电操作安全应急处置措施
1.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不能使用已被水弄湿的电器,应等干燥后再用。
2.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分析漏电的程度,如果较为严重,在切断电源后,马上通知学校能源管理中心进行处置,并指挥学生离开现场。
3.遇到人员触电,应及时实施救护,若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治疗,同时报告学校相关部门。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强碱腐蚀。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清洗,然后再用水冲洗。若溅入眼内,用硼酸溶液冲洗。
2.强酸腐蚀。先用干净毛巾擦净伤处,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冲洗,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甘油。若溅入眼内,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3.液溴腐蚀。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甘油或酒精洗涤伤处。
4.氢氟酸腐蚀。先用大量冷水冲洗,再以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然后用甘油氧化镁涂在纱布上包扎。
5.苯酚腐蚀。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4体积10%的酒精与1体积三氯化铁混合液冲洗。
(四)剧毒药品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如发生气体中毒,应马上打开窗户通风,并疏散学生离开实验室到安全的地方,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并根据严重程度联系医院救治。
如发生入口中毒,应根据毒物种类采取适当处理方法,常用的解毒方法有:给中毒者服催吐剂,如肥皂水;灌水或服鸡蛋白、牛奶和食物油等,以缓和刺激,随后用干净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注意磷中毒者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开水内服,引起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
(五)仪器设备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金属外壳的仪器设备要有充分的接地保护,如仪器设备漏电导致人员触电,首先切断电源,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拉触电者,也不能用金属或潮湿的物品挑电线。触电者出现休克现象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通知医院治疗。
2.仪器使用中的容器破碎及污染物质溢出,立刻戴上防护手套,按照仪器的标准作业程序关机,清理污染物及破碎玻璃,再对仪器进行消毒清洗,同时告知其他人员注意。
(六)压力气瓶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1.压力气瓶泄漏事故
压力气瓶的泄漏一般发生在瓶阀与气瓶的连接螺纹处或瓶阀关闭不严时在接口处的喷射泄漏。处理方法是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户外或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
若是压力气瓶阀未关闭严紧,关闭严密即可。
2.火灾事故
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用水冷却火灾现场中的压力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可能的条件下,抢险队员穿戴好保护用品的情况下,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通风、空旷、周围无易燃物),继续冷却瓶体,并确认压力气瓶无泄露。
3.压力气瓶爆炸事故
火灾现场,由于受高温烘烤,内压增加,当压力超过其最大工作压力(设计压力)后,即可能发生爆炸。
爆炸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
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119),造成人员伤亡的,要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维持现场秩序,医疗救护部门进行紧急救护,同时本学院及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汇报。
救援措施如下:
(1)采取措施(疏散、转移)。
(2)抢救伤员,迅速送往救护部门。
(3)保护现场。做好警戒,维持通讯和交通畅通。
(4)疏散无关人员,制止围观人员。
若发生火灾,可实施远距离喷水降温。
五、无论在何时何地,当发生危害实验室安全的事故时,均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迅速、准确地报警并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正确有效地疏散无关人员,避免造成更大人员伤害。发生严重事故,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或报警。
六、本预案由学院组织落实,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实施,各单位要制订本实验室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凡在事故救援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七、在突发安全事故得到彻底控制,经突发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确定,终止应急状态。在事故应急响应终止后,突发事故处理工作小组人员必须做好事故过程、损失及其他相关情况的整理、统计、记录工作。事故现场调查完毕,即可对现场进行善后处理并恢复其正常状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以后的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