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两会专访:地质学应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推广

2014-09-19          发布:[统战部]田萌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338日第2 记者王少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王训练是今年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他说,这次两会给他最大的感受是求真务实。讨论时,大家畅所欲言,小组发言中屡有意见交锋。让他更为欣喜的还有一点,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被广泛关注。

  王训练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广义的,说白了,就是树立起生态和谐的理念,让人的行为和自然更加和谐。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我们要认识自然,了解我们生存的地球。因此,地质学应该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进行推广。在发达国家的高校里,把地质学作为和数理化等同的基础教育。比如日本,只要能称之为大学,就一定会开设地质学。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不受自然的惩罚。

  地质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内的多所高校都成立了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国家的基础地质工作。王训练认为,这是产学研结合的良好形式,好处多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平台,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学校的知识更新很快,老师在从事地质调查的过程中,会把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和理念引入到地质调查中,有助于提高地质调查工作的水平。

  “我一直认为,高校的地质调查研究院,除了承担项目以外,关键是要创造知识,不能简单地把地质图填完就交差了。王训练说,更重要的是要提出科学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引导出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生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从而在该领域建立起一个学术高地。然后再将研究成果反哺到地质调查中去,提高地质调查的科技水平。这才是高校成立地调院的意义所在。

  王训练希望,今后在国土资源部的引导下,地质领域的产学研结合能够更规范一些,更务实一些,更深入一些,更广泛一些。地质类高校学生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地质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也就是为中国地质事业的未来考虑。地质学的实验室在野外,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很好地拉近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之间的距离,为地质战线输送更多能独当一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