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於崇文从事地质工作七十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3-12-19          发布:[统战部]田萌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11月14日第6版 作者 滕艳 王启祥

20131108151241298733

图为於崇文院士9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年庆典专题讲座

 

 

  11月3日,著名的地质学家、民主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於崇文9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

  於崇文院士的老师张咸恭教授,中科院院士张本仁、翟裕生、肖序常、赵鹏大、莫宣学、李曙光,地大(北京)党委书记王鸿冰、校长邓军及於崇文院士的同事、弟子和学生等1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於崇文院士1924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享誉地质学界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家、矿床地球化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地质科技和教育战线辛勤耕耘70年,一直致力于地球化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地质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了发展我国的地质科学,於崇文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早年提出“地质作用与时—空结构是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理论观点,并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建立新的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应用于区域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开辟了地球化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他在我国率先研究“成矿作用非线性动力学”,揭示成矿作用的驱动力、进行的速率和机制及其时间演化和空间展布,开拓了矿床成因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於崇文院士又将复杂性科学应用于地球系统,提出“固体地球系统的复杂性与自组织临界性”的新命题,并应用于矿产资源研究,发现“大型矿床和矿集区在混沌边缘”,是矿床成因理论和成矿规律研究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最近他又将上述命题拓宽并推广到广义地质作用和整个地质系统,提出地球科学的复杂性理论:“地质作用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动力学——地质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并将它应用于中国东部壳——幔系统的复杂性探索。在我国系统全面地引进数学地质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地质科学的定量化。代表作有《南岭地区区域地球化学》、《云南个旧锡多金属成矿内生成矿作用的动力学系》和《数学地质的方法与应用》等5部,还有数十篇论文。他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二等奖10项,1991年被授予我国地质科学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作为一名地质科学家,於崇文院士孜孜以求,潜心科研,长期致力于地学基础理论研究,将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理论与地球科学相结合,在区域地球化学、成矿作用动力学、地质系统复杂性、成矿系统复杂性等领域,攻克了一座座科学堡垒,促进了地球科学向精确科学跨越。作为一名地质教育家,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从事地质工作70年来,於崇文院士始终坚持从教,为人师表,堪称楷模;他学识渊博,辛勤耕耘,筹建了地球化学与地球化学探矿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其中,许多已经成为科技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邓军说,於崇文院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业务精湛、精心育人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他虽已九十高龄,至今仍坚持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追求科学的执著精神、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师生们学习的榜样和人生楷模。

  与会者对於老“学习思考、锲而不舍、探索创新、攀登不息”的精神表示钦佩。九十高龄的於崇文院士精神矍铄,感谢之余,他还表达了对地质学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祖国走向复兴之路的美好祝愿,并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复杂性科学的大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