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馆藏地层古生物标本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馆藏的地层古生物标本,收藏的时间的而言,可分为民国时期标本和新中国标本。

1)馆藏的民国地层古生物标本

博物馆目前收藏有千余件民国期间采集或购买的化石标本,标本产地涉及国内的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甘肃、新疆、江苏、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和北美及欧洲,有记录的起点时间是1918年。标签中可以看到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洋大学、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北平地质调查所、两广地质调查所、云南建设厅地矿所等高校和地质机构的名称。

001

1918年标本标签

002

国立清华大学的标本标签(刘东生等采集)

003

云南地质矿产调查所标本标签,1942年米士、马杏垣采集

其中较为珍贵或特别的是:

(1)模式标本

如中国第一部古生物专著:孙云铸1924年的《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的模式标本、孙云铸1934年的《中国北部下奥陶纪之笔石》的模式标本,还有其它学者的部分模式标本,共40余件。

004

模式标本  孙云铸

(2)西南联大标本

为国难岁月里,西南联大师生所采集的标本。在这些标本的采集人中可以看到许多在新中国古生物学、地质学领域非常重要的名字:如卢衍豪、斯行键、赵金科、刘东生、王鸿祯、马杏恒、郝诒纯、涂光炽等等。这批标本约370余件。

005

006

1939年卢衍豪采集、研究的模式标本标签

007

1941年郝诒纯、陈梦熊采集的标本标签

008

1943年涂光炽采集的标本标签



(3)国外标本

国外标本继承自国立北京大学地学系陈列馆、国立北洋工学院采矿系陈列馆以及国立清华大学地学系的收藏,主要产自美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典、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地,多为采购所得。从一个侧面反映民国高校的国际化或国际交流程度。这类标本约有380余件。

009

产自美国的标本

010

产自加拿大的标本,葛利普登录

011

产自意大利的标本

2)馆藏新中国地层古生物标本

博物馆收藏的新中国时期地层古生物标本,主要为建校后我校师生在古生物学、地史学野外教学和科研中采集的标本。涉及河北唐山寒武纪三叶虫、三峡古生物、西南三叶虫、西南头足动物、南方四射珊瑚、贵州三叠纪动物、辽宁阜新植物群、西藏古生物、河南华夏植物群等。标本约3000余件,包含的模式标本近60件。

还有部分国外标本,主要是建国初,陈光远先生学成归国时从北欧采集带回的标本,约50余件。少量苏联、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交流赠送的标本,不足10件。

012

建国初,陈光远先生归国时带回的北欧标本

博物馆自2004年以来,购买了部分精美或欠缺的化石标本1千余件。也有计划地发掘或采集了重要的地层古生物标本,如中加马门溪龙、准噶尔翼龙、山旺中新世地层、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京西下古生界、三峡新元古界及寒武系与化石,总计近2千余件。

馆藏地层古生物标本的精华是地球与生命的历史、恐龙两个固定展厅的展示标本,目前总计2363件,因展示的局部调整,具体数目会有小幅波动。包括各动植物门类、各地质时代的化石和部分地史时期地层标本,服务于高校古生物学、地史学的教学,科学性和系统性强。标本大多数产于中国大陆,少数产于欧美和亚洲。

欢迎老师和同学们利用博物馆的馆藏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