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科技创新标兵
发布时间:2015-11-03 阅读:445次
3001110051_寇彩化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寇彩化
院系: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3001110051,寇彩化,女,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突出表现:
进入研究生学习以来,尤其是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后,积极努力,勤奋好学,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在导师张招崇的细心指导下发表了3篇学术文章(2个SCI,1个核心),并且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学术报告,获得老师的好评。在研究生期间,努力学习英语,使自己不断进步,实验方面积极努力,已经申请提前一年毕业。 总之,在研究生阶段,基本都是在忙碌的学习和进步中度过,自我评价基本没有浪费宝贵时光,一直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能获得这个奖项非常荣幸,希望在老师和同学鞭策下,能获得更多的进步。
心得体会:
个人认为,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科研工作中,要学会思考与创新,文献的储备是非常需要的,看的文献多了,自然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要时刻有忧患意识,每天自省,看看一天有没有荒废,当自己懈怠的时候,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回到正轨上来。要想自己有所收获,持之以恒才是王道。我深知学业的重要性,在学习上,我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
3001100041_黄河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黄河
院系: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3001100041,黄河,男,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突出表现:
在导师张招崇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黄河同学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截至2011年底,其累计野外天数超过270天。其中,2008年6月至7月,跟随基层地质单位在新疆南天山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界附近的高海拔研究区累计工作超过40天。不仅完成了导师科研项目的野外工作,并且帮助地质队从事一定工作量的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其良好的表现受到了广泛好评。累计发表论文五篇。其中硕士阶段发表国内SCI论文一篇,博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四篇,包括两篇国际SCI论文。此外,另有两篇外文文章已投稿至国际SCI期刊,目前在审。除了参与科研活动,在博士学习阶段还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及博士10党支部纪委书记,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年级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还是数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联系人或介绍人。由于黄河同学在各方面的良好表现,2012年度先后被授予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石油奖学金获得者和学校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学术之星”一等奖。
心得体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任何道路都不是一番风顺,地学科研更需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但只要持之以恒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也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之前成绩的取得,要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要感谢导师张招崇教授这些年的悉心指导,还要感谢所有在我学习生活中帮助过我的人。今后要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多的成果。
3001100040_侯通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侯通
院系: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3001100040,侯通,男,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突出表现:
自2008年入学以来,一心向学,勤奋刻苦,英语水平优秀,可以无障碍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熟练使用英语撰写本专业论文。依托导师的科研项目,以我国与中基性岩浆有关的铁矿成因为研究主攻方向。入学后共发表国际SCI论文9篇,修改后发表1篇,包括地球化学国际权威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岩石学知名期刊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Lithos和矿床学知名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以及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国内核心刊物1篇。连续四年获得本校研究生创新扶持奖励基金支持(后三年均为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中石油奖学金和斯伦贝谢奖学金,独立承担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培育项目,获得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以主要完成者身份参与导师国土资源部“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科学基地研究”项目。
心得体会:
虽然从事科研工作不久,但是感觉这条路很苦很枯燥,能够支撑一路前行的,我想唯有坚忍不拔的恒心,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不畏难不急躁的耐心,不自恃不骄傲的虚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里面有多少是导师的心血,多少是同学的帮助,我心里还是很清楚的。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师长和同学。
1001091317_冉皞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冉皞
院系: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1001091317,冉皞,男,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学,中共党员。
突出表现: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共发表5篇专业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地质通报》和一般期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上各发表专业论文一篇,以第二作者在SCI期刊《岩石学报》、核心期刊《岩石矿物学杂志》和《世界地质》上各发表一篇专业论文。部分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中国东部高原的垮塌:以八达岭花岗岩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南新太古代高镁安山岩年代学、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内蒙古1:5万杭嘎勒幅、哈尔轧盖幅区域调查”和“西藏1:5万荣玛乡地区4幅区域地质调查”。学习成绩优良,获地球化学人才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
心得体会:
从黄沙漫漫的巴丹吉林到人际罕至的世界屋脊,从一望无垠的内蒙草原到巍峨挺拔的贺兰山脉,正是这些宝贵的野外经历,让我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尽情驰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次次在野外与那些曾经炽热奔流而今却冰冷坚硬的岩石邂逅,一次次在野外与那些曾经地动山摇而今却温顺静止的构造相遇,才让我的思维活跃于寒武奥陶,沉思在拼合碰撞。
2102100013_彭瑛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彭瑛
院系: 工程技术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2102100013,彭瑛,女,工程技术学院,材料工程,。
突出表现:
作为材料加工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的是TiCN基金属陶瓷的增韧研究作为材料加工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的是TiCN基金属陶瓷的增韧研究。作为主要项目参与人参与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PY01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74015),国家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91602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00022110002)以及清华大学新型陶瓷及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KF0903) 等研究项目。在此期间参加了第7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并做了英文口头报告,发表1篇会议文章(EI收录英文文章),此外,结合科研所的数据,整理分析,发表1篇研究论文(SCI收录英文文章)以及综合文献所得发表一篇综述文章(SCI收录英文文章)。文章均是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此外,参加了第十七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并做中文口头报告。
心得体会:
现如今,机会和压力同在,欲脱颖而出,必须不断在自身素质上充实和完善,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惧困难,永不言弃。学海无涯,唯有不懈追求方可有所斩获。无论过去有过多少曲折和艰辛,无论拥有过多少星辉和花朵,那都已经成为了昨天,今天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只代表昨天的努力,“夜正长,路也正长”,需要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热情和态度,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继续 “科研革命征程”。
1002091334_熊繁升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熊繁升
院系: 工程技术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1002091334,熊繁升,男,工程技术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中共党员。
突出表现:
该生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并曾获“航勘院地质”奖学金。在班级担任团支书,积极组织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曾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干部”。同时,该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我校“科技立项”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所获批的校级、国家级项目中是负责人,其团队完成项目的事迹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并投出科技论文。该生还积极参加教师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研究,与老师合作,在国外期刊投过论文。该生也经常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年会,参加过软件培训,并取得相应认证证书。此外,该生积极参加多类竞赛,在2011年2月参加编程比赛获得北京市无忧公司特等奖;在2011年11月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在2012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在课余该生两次参加过校象棋比赛分别获“最佳台次奖”和一等奖;积极参加义务献血被评为“献血先进个人”;获得4个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等。
心得体会:
我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和解决所遇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带有一些辛酸的,但支撑我走完这个过程的力量源于我对项目中所涉及知识点的兴趣。我始终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情愿费力去解决。此外,团队合作在科研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几乎不能也不需要仅由一个人来完成整个项目。最后,衷心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队友们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2003110020_吴丽梅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吴丽梅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2003110020,吴丽梅,女,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突出表现:
吴丽梅,女,就读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材料方面,中共党员。思想积极向上,态度端正,在学习和学生工作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曾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良,目前担任S11支部书记,工作认真负责,被评为院优秀党员干部。多次参加社会实践,获得北京市优秀实践团队,并被评为社会实践标兵。参加创业大赛,获得北京市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参加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组织的激励行动,得到资助并获得激励奖。目前发表论文十余篇,第一作者EI一篇、核心一篇,第二作者SCI三篇(其中两篇指导老师为第一作者),另外第一作者两篇SCI在审理修改阶段。2011年参加校实验室开发基金,获得二等奖。
心得体会:
很开心能获得科技创新标兵称号,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从浮躁的心态踏实起来,这不仅是对我以往工作的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激励,让我在科研这条路上获得更多的成绩。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持之以恒、坚定信念、不断奋进。付出就是最好的收获,努力就是最好的成长,付出一份努力,才能收获一次成长。让我们一起为美好的人生加油吧。
1003091306_吴微微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吴微微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1003091306,吴微微,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共党员。
突出表现:
每学期均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平均分92.25分,最低分85分;踊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十一届数学竞赛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八届‘挑战杯’创业大赛铜奖”;还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子导电性研究”项目,参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九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CaF2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光谱分析”项目,参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创新性实验计划,获得资助。还以“白光LED用YAG黄色荧光粉的光色调节与合成方法研究”项目,参加第十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共发表过4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收录1篇(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energy transfer in Sr3Gd1-x-y(BO3)3:xCe3+, yTb3+ phosphor, ECS Journal of Solid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 1(1):R46-R49, DOI: 10.1149/2.030201jss.),被EI收录1篇(Sr3Gd0. 5-xTb0.5(BO3)3:xEu3+ 的发光性质及能量传递,发光学报,2012,33(9):19-23.)。
心得体会:
我非常感谢我的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我会带着他们的期望,继续努力。在参与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科研的含义与魅力,也学会了屡败屡战,懂得坚持,并不断要求自己创新。我认为,生活就是不停的战斗,我会用这样的热情继续投入下一阶段,重新开始。
1003091107_周珺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周珺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1003091107,周珺,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共党员。
突出表现:
一年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思想活跃,实践能力强,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表现突出。 学习上:曾获得2009-2010学年下学期专业二等奖学金,2010-2011学年上学期专业三等奖学金,2010-2011学年下学期专业二等奖学金,2010-201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1-2012学年下学期专业二等奖学金。目前总平均学分绩点3.55/4,本专业年级排名为8/89,综合测评名次3/89。 科研上:目前已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一篇影响因子高达5.968。 学生工作上:从大一开始担任班级团支书,大二担任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科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工作上尽职尽责,服务老师和同学。曾获得2009-2010学年优秀团干部,2009-2010学年优秀学生干部,2010-2011学年材料学院学生会优秀工作者,2010-2011学年优秀学生干部。
心得体会: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大学期间最大的任务还是学习。发现兴趣,培养兴趣也会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参与学院及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确有着很强的锻炼作用,能过培养独立研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另外,通过在实验室两年的经历,认识了到细心、耐心、责任心的重要性。
1004092108_高攀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高攀
院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1004092108,高攀,男,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共预备党员。
突出表现:
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专业奖学金。我校机器人队队长(2011-2012),组织参与培训我校机器人队成员,并带领我校机器人队队员参加了2012年全国机器人大赛、2012年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2012年北京市首届机器人大赛等比赛项目。参与校级科技项目两项,其中资产处项目“双足竞步类机器人结构及控制的优化研究”项目获得校级一等奖,此研究相关文章在IET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ACAI2012)发表,文章名为《THE RESEARCH OF THE CONTROL OF ROBOT’ MOVING DIRECTION WHICH BASED ON MAGNETO-RESTSISANCE SENSOR》为EI全文检索(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指导老师)。大学期间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北京市二等奖一项
心得体会:
只有一个人自己优秀了,他才会更努力的去获得更多的荣誉,他才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优秀人物或者优秀的事迹,他才能慢慢的让自己更优秀起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人才会学会在那个位置去考虑问题,优秀的人才有优秀的思想,优秀的思想才能使你更加优秀。付出就有收获,汗水编织彩虹。让我们一起为了自己的人生好好努力吧,进步才是硬道理,进步再进步,永不止步。
1004091219_刘天南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刘天南
院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1004091219,刘天南,男,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共党员。
突出表现:
大学一直任职班级班长,大二时担任学院团总支组织部副部长,大三开始任职校ACM/ICPC集训队队长兼学生教练,多次参与我校程序设计竞赛组织工作,积极与外校交流程序设计竞赛经验,推广我校ACM/ICPC竞赛的发展,并被评为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并申请创新性实验项目――《可用于心理趋势预警和内容判别的文本分类器的设计》,任项目负责人,该系统已经通过创新实验项目检查,成功结题。曾获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铜牌,并多次带队参赛,还获得过"高教杯"数学建模全国二等奖,"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北京大学程序设计竞赛三等奖,"蓝桥杯"软件大赛C/C++组全国二等奖,并因此获得二十多分创新学分。负责多个学校网站的开发,比如校教育基金会网站,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表彰网站等。
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刚进入大学时,我就被ACM所吸引。ACM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大家一起努力奋斗。ACM并不是一个可以短期内就获得成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我从大一加入到大三才得以出去比赛获奖。只要准备够了,成功还会远吗?
1006112106_黄家宸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黄家宸
院系: 能源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1006112106,黄家宸,男,能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能源),共青团员。
突出表现:
学习成绩: 大一期间各科平均成绩80.7分,综合素质测评位列班级第一名,大一上学期 获得专业三等奖学金; 科技创新能力: 2011年12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五届程序设计大赛金牌; 2012年4月获得第三届“蓝桥杯”软件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并取得全国赛资格; 2012年5月参加"蓝桥杯"全国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参加活动: 担任能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部长,先后参与、组织了多次志愿活动; 2012年7月,作为队长组织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赴山西汾阳考察团”,调研了煤运公司运输成本、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地质灾害宣讲; 在地大60年校庆之际,对优秀校友—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原地大书记徐乃和、原地大副校长陈庆寿等人进行了访谈。 在2011年11月代表学院参加第十一届地大足协杯足球赛并获得冠军。 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参加地大初级团校党委2011级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
心得体会:
1.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作业大学生,要以学习为先,至少保证不挂科; 2.学习课外知识要凭兴趣,不要被竞赛冲昏头脑,不仅会失去在学习中的独特体会,也会在竞赛过程中患得患失,不能取得好成绩。 3.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各领域活动,可以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积累更多经验。大自然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不问境遇如何,道路如何,前景如何,只要认真地读,总是开卷有益。
1008091108_周雪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周雪
院系: 外语系
个人基本情况:
1008091108,周雪,女,外国语学院,英语,。
突出表现:
1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项目共六人负责。我是项目的发起者,前期的主要负责人,后期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设计、分发、整理、分析调查问卷以及总结结论。项目按计划完成,获得第九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在《中国地质教育》期刊发表论文题为《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2大学生中西方语言文化现状调查及策略分析,调查大学生群体中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认知度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项目共四人负责。我是立项者,负责人员任务分配、推进项目进行、联系指导老师等,是这个项目的领导者。项目按计划完成,获国家3000元资金支持,《中国地质教育》《剑南文学》《信息科技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其中一篇获得“科教新星”全国师生征文学术组二等奖。 3项目的目标是探究北京高校英语社团的发展现状,寻找其发展兴旺或衰败的原因,加强各高校见英语社团的交流联系,更好的为各校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平台。项目共有7人参与,我负责3所高校英语社团的调查及现状分析,并参与撰写论文。项目按计划完成。组织参与北京英语社团联合会的相关会议,在《中国地质教育》发表一篇论文
心得体会:
做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创新。有了好的点子,只持续三分钟热度是远远不够的,坚持不懈的分析整理总结数据显得更重要些。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离成功也是甚远,做学问时要不断吸收各方营养,才能做到术业有专攻,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交流和很重要,遇到瓶颈时,我们的导师张焕香老师给与了我们最大的帮助,谢谢您
1010092112_贺云超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贺云超
院系: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1010092112,贺云超,男,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共党员。
突出表现:
多次获得专业一等、二等奖学金,获得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现担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团总支副书记。曾获得 “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 校级“优秀团干部”,校级“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参加学生工作的同时,一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电子竞技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等。 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担任科技立项项目负责人,设计“智能电子罗盘”在“创新杯”科技立项中获得校级二等奖;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担任项目负责人,顺利完成项目结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技信息杂志上发表《基于C8051F321单片机的平面数字电子罗盘的研制》科技论文一篇,同样在中国科技信息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多功能教室监测系统》科技论文一篇。
心得体会:
在学好课堂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激发了我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自身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同学们之间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参加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最大意义。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
1007090515_林亚婷_科技创新标兵
姓名: 林亚婷
院系: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个人基本情况:
林亚婷,女,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共青团员
突出表现:
在2011-2012年度,在学习上,我态度认真,成绩优秀,获得专业一等和二等奖学金各一次,并且三年总成绩排名专业第四名(4/64),最终成功保送为中科院地质所的直博生;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所带领的项目——吾菜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为数不多的非专利型项目,获得北京市铜奖和校级银奖的好成绩。并且该项目目前已入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重点项目;此外,我也以第二负责人的身份参加第三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北斗与GPS相比的优势和不足,并且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描述,最终我们的作品作为北京市的优胜作品进入全国比赛,并且获得竞赛奖。
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一直警醒自己要有一份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执着的科研精神。因此,我在学习上脚踏实地,态度认真,并且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外相关文献的阅读来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在比赛中发现问题,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用专业技能解决问题,渐渐在实践中掌握了更多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在追求中成长和思考,就是我大学三年的学习心得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