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学院徐静波:精耕日常工作,践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4-11-15 阅读:210次
一、个人简历
徐静波,男,汉族,198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研究生毕业年级辅导员。今年是徐静波老师担任辅导员工作的第4个年头,自2010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他先后担任学院2008级硕博毕业年级、2009级硕博毕业年级、2010级硕博毕业年级和2011级硕博毕业年级的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高高瘦瘦的,时常憨笑的脸上还有些稚气,初看起来怎么都想象不到这已是他担任研究生毕业年级辅导员的第四个年头。秋迎夏送,每年都有一茬茬的研究生在他手下慌忙迎来焦灼而短暂的研三,又依依不舍地抱着对人生下一阶段的畅想走向社会,他是研究生毕业求职的“技术顾问”,也是研究生离开母校前最后一任的后勤大管家。他以兢兢业业的日常事务工作,和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成为了学院研究生最信任的“徐老师”。
积极思考总结,精耕本职工作
在新上岗辅导员培训会上,他就记住了授课老师讲的一句话,不要被繁复的日常工作吞没而忘记了思考。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担任着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研究生毕业年级的辅导员,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有着诸多的相似性,这促使他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将惯常的工作精耕细作。2011级硕博,这是他接手的第四个毕业年级,毕业研究生的日常事务工作对他来说早已驾轻就熟,他将他积累出来的经验做法列了三点:
1、注重学生资料的数据化。他一直负责学院毕业年级的研究生,由于总是中途接手,对学生情况诸多不熟悉,学生数量又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一了解,这对管理好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构成了现实的困难。他的做法是,在研三学期初始,按班详细统计学生的各类基本信息,汇总录入为电子表格,利用数据化操作的简便,配合学校短信平台,从而实现招聘信息、学生事务通知等消息的定向精确推送。
2、努力实现日常工作的常规化。由于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一贯性,每年的日常工作总带有大量的重复内容。他对这些重复内容加以梳理,为学生整理出了毕业事务时间表,并配以具体的办理流程说明,提前在网上公布。这既方便了学生根据时间表提前安排自己的在校生活,也简化了繁琐的通知提醒工作。
3、将上传下达的工作精细化。他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直接将学校学工部的通知转给学生,通知的效果往往不好。因为学校的通知是针对各学院学生的,用语笼统,并且紧要处没有突出,不方便学生们把握重点。他的经验是,对所有比较重要的学校通知,都根据本学院实际情况进行转译,并充分估量到学生的阅读习惯,突出强调重点部分。只有将上传下达的工作精细化,才能取得良好的通知效果。
凭借着这三点经验,他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毕业年级研究生最贴心的后勤大管家。
利用培训机会,提升业务能力
只有不断的补充学习,才能将自身的业务做得更好。他对学校给予的每次学习机会都非常珍视,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提升自己在业务上的专业能力。
为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上岗伊始他就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求职的专业化培训:其中在2012年3月份,他拿到了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的资格认证;2012年4月份,他主动在“教师发展在线网”上进修了“大学生职业与就业发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课程”;2012年12月份,他参加了UCT高校生涯导师“职业规划教学”培训;2013年1月份,他拿到了BCC全球生涯教练的资格认证。
每一次培训,都是对自身眼界的一次打开,都是对业务能力的一次修炼。参加完培训回来之后,他就积极地将培训所学运用于自身的实际工作:为全体毕业研究生集中讲解求职简历写作方法;为就业困难学生针对性地介绍学院历年就业的典型单位和各单位的招聘流程;为毕业生开设个对个的求职问题咨询等。他是学院毕业研究生最信任的求职“技术顾问”。
参与授课科研,践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不应该仅仅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他还努力践行着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他承接学校就业中心开设的职业规划课,担负起了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每届大一新生的授课任务。他一直认为自己一从大学毕业,就转而进了大学工作,没有经历过多少次残酷的求职洗礼,要给学生们讲好职业规划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之余,他就发奋苦读各类职业心理学的书籍,利用多贝、TED等网络学习平台,积极吸收别人的讲课经验。对于授课用的PPT,他时常是改了又改,希望通过每次课堂的效果检验,对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一年多下来,虽然付出了很多辛苦,但也收获了授课水平的提升。
除讲授职业规划课程之外,他还积极申报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其中2011年度,《研究生班干部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权力需求理论的视角》研究获得了学校学工部的一般立项支持;2012年度,《地质行业职业数据库的构建》获得了学校学工部的重点立项支持,并且其成果《辅导员如何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发表在《北京教育(德育)》2012年11月刊上;2013年度,他又以《我校毕业生就业流动模式的研究》申报了学校学工部的重点立项支持。
三、获奖情况
2013年4月,获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度“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
2012年2月,获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