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你在哪,你该往哪去
发布时间:2014-11-14 阅读:158次
最近新一轮的校园宣讲和招聘又开始风生水起,咨询助理告诉我最近预约咨询的学生又开始多了起来。我最近做了几例咨询,几乎都是毕业班的学生:大四或者研三。
这周咨询了两位女生,都是理工类专业的研三学生,都已经开始投简历了,但目前没有接收到一份offer。一个女生问,我不知道是大城市和小城市哪个更适合我。另一个女生投了两份简历被拒后,开始困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些方面找工作。细问之下,原来她只通过校园就业信息网看到招聘信息并投递简历。
有些感悟,写下来:
1、我借鉴生涯发展阶段的思路,也将求职过程大家的状态分为三个阶段:求生存、求发展、求事业。因为虽然大家年龄相近,但我们的境地确实迥异。如果在求学阶段你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包括专业优势和非专业优势,在竞争中没有任何砝码,那么我们此时的求职目标就是求生存,在这阶段我们就要考虑怎样找到一份能让自己生存下去的工作;如果这时的你已经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存,至少有垫底的单位可以去,我们也暂且可以称之为求发展了,在这个阶段的求职中我们可以尝试争取一个能满足自己兴趣的职业机会;如果在求学阶段,你的兴趣与能力一致,并且经过求学阶段的不断实践和积累,使得自身能力优势突出,成果显著,想要与你签约的单位众多,则我们可以在众多工作机会中选择一个可以更多的达到自我实现的工作,那么我们称之为求事业。在求职前,我们应该对自身的状态应该有个清晰的定位。因为不同状态下的学生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咨询的策略也不同。最麻烦的就是你处于这个状态,但你关心的是那个状态应该关心的问题,问题就错位了。
2、有的问题看起来是职业选择问题,但经过深入挖掘,发现其实是职业定位问题,有的问题看起来是职业定位问题,经过一番探索发现它却是实实在在的由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不足引起的。而最有效最直接的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就是在职业市场中竞争和厮杀后得出来的。从这个角度去看,有的问题看起来是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不足引起的,而实际的问题是没有采取主动的、快速的、投入的求职行动。所以,在毕业求职阶段,不应该问该往哪方面发展这样的开放式问题,那是低年级的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求职阶段的问题应该是非常落地的,问的更多的应该是:我如何才能更多的获得招聘信息、我如何让我的简历突出,我如何提升我的面试技巧,我目前的状况允许我投哪方面的岗位,我如何在两个具体的工作机会之间做出选择。于是乎,路就这样走出来了。
3、在毕业求职阶段,比较只有在两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之间才有意义的。而诸如“我是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问题在开展具体的求职前探讨是没有意义的,首先,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是各有利弊的,大城市也有坏单位,小城市也有好单位,其次,用一个城市的综合性特征去评价这个城市的所有工作,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中,有的学生认为大城市的竞争相对公平,所以希望来大城市,其实“大城市的竞争相对公平”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的一句是“你要有竞争优势”,而且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这里的竞争激烈”。当然,探讨大小城市的好坏并非没有一点意义,如果你实力雄厚,指哪能打哪,那么我们下一步就可以探讨一下的你的职业价值观问题,通过你内心评价一个职业的好坏帮助你做一个适合你的城市选择。
作者:欧阳瑜华
原文地址:
http://user.qzone.qq.com/13341637/blog/1415073121?ptlang=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