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为班会做点什么?——大学生生涯设计培训体会

发布时间:2014-11-14          阅读:150

    10日来到沈阳参加教育部第81期辅导员骨干培训大学生生涯设计专题,这个我第三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此类培训活动,当然也是我感觉最落地、最扎实的一次培训。 因为培训内容开始关注到辅导员工作的具体环节。辅导员要成为专业化的人才,就必须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学生的成长中。我们可能已学了很多的理论,也正如邢朝霞老师说“理论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它就没有了生命”,此次培训恰恰是为大家提供工作的实操,经验的分享,让我们学会如何助人自助。

 

    一天的学习很辛苦,有很多的感触。有激发,也有思考。那是对工作方式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触动,同时也是对自己生涯的思考与挑战。夜静时,乏劳让思绪匮乏了很多,却又逢网络不给力,少少浅浅的文字也没能存入,愤懑与无奈中选择睡去,晨间早升1时的阳光唤醒了不忍贪睡我,依然宁静,再次翻开讲义,昨日重现,且将一日感悟梳理。

 

一、班会是需要设计的

    自己从事辅导员工作十几年,回忆自已组织召开的无数次的班会,除了安全教育与珍惜生命经过设计外,很多的班会都是在为学生布置任务。"如何将班会变成自己的三寸讲堂"这方面从没有做系统与专业化的思考。第一天的课程让我受益多多,李猛、邢朝霞、刘薇三位老师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缘,组成了一个职涯学涯班会课程研发团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班会课程思路。课程从班级团队建设开始,将生涯规划理论融入到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中,逐步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把握好四年的学习生涯。多年来,我也做新生引航教育,但是总是感到距离与学生远了些,这种远更多的表现在是对学生的说与教,因为常常是我站在讲堂,噼噼啪啪地说,一个多小时,高频速与高音量的施教,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甚至包括对班级的初建设,我常采用学生竞选模式,虽然这给每个学生有了展示的机会,但还是少了团队建设的跟进。也曾试图去改变,却苦于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邢老师的班级建设给我很多启发。比如说班级团队分组采用的是两人一对,8人小组,结大班的方式,小组的团队建设不是小组的画像logo,而是两人对彼此相互沟通了解并为对方画像描述,小组成员介绍(由两人对中的对方介绍),小组内传名字活动(我是来自####,我是来自####旁边的来自****,,,,),形成组长,组长介绍组员,形成班长与班委。因为时间原因,课堂上没有实施班级目标、口号和班徽的设计讨论。但对我来讲我还想设计一个环节,就是每个班的团队竞技活动(齐心协力、绑腿跑等一系列团队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善用游戏,同一游戏挖掘出它不同意义

    学涯金字塔模型是CCC教研团队的核心研究成果。理论框架的导入是依托于一个投蓝游戏。人总是有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当刘老师布置好投蓝板、球与投蓝线,我第一想到是KAB赵老师教授的机会与风险活动。而在游戏行进中我仍在对游戏实施目的做着不同的预想与猜测。团队建设?NO,游戏记录的是个人成绩。自我选择?NO,游戏一直在强调做心目中最好的自己。三轮投蓝的必要性?......其实游戏最终所要归集的方向是你的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同样的游戏方向却相差甚远,我个人认为游戏设置时引导语很关键,比如分享着重于“如何实现?是否符合你设定的目标?经验与教训有哪些?”。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看到设立目标及坚持目标的重要性。特别是提练的学涯金字塔模型,既是对活动分享很好的总结,更是一个简明清楚的目标实现指导图。

 

三、理论介绍必须浅入深出,接地气

    我上职业生涯规划课有个体会,学生最讨厌老师讲理论,枯燥晦涩。但实际上理论讲好了,对人的影响却很深远,一个游戏嘻嘻哈哈热闹完后,仅仅是没有意义玩了一场,它的升华要依赖于理论的提点。如何设计好理论的讲解,这就是讲课的艺术。邢老师没有就理论讲理论,她设定一个三段式:我的生涯做什么——引入super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及生涯彩虹;我的生涯谁做主?——画图的方式,(你的理想生活,但是这个涂鸦会由你与你的其他组员共同完成),引入生涯建构理论;我的生涯我掌控,自己去构建一个信念。其中让我感触较深的是“世界的意义”,它从一张布满若干形状图案的画纸开始,初见纸时,我是一片茫然,老师问上面有几个圆形时,忙去找圆,而第二问题却是问你几个梯形,它在告诉我们“世界就在这里,只是我们不知道想要什么,一旦不知道想要什么时,这个世界就没有意义,同时当关注的世界角度变了,你的世界也变了),我们都要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世界。

 

四、反思生涯幻游,用焦点聚焦愿景行动

    第N次做生涯幻游的我这一次开始反思这个活动,在刘老师实施时,我并没有能完成这个幻游。没有完成是因为活动设计的是十年后的我,而我对自己十年后的愿景与指导语差距甚远,我并没有梦想自己是一个朝八晚五工作的成功专家或领袖,而是一个为即将退休做准备的妈妈与妻子。所以我的幻游愿意并不是一个渴望吃完早饭就去工作的职业人。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诉求没能完成幻游,更让我反思的是在咨询中对学生实施统一指导语的生涯幻游,是否能达到唤醒的效果?还好刘老师在活动后段引入了焦点技术,这堂课对我才有了意义。“你期待什么样子?期待与现在有哪些差别?当下与期待存在着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面临这么巨大的挑战,你曾做什么样的努力减少障碍?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缩小差距?你愿意做什么样方案与计划?你的第一步会怎么计划?你怎么知道你的第一步迈出去了?”这几个问题意义超越了幻游本身,人只要想实现梦想,那么就要做些努力,走好第一步,而实现方向与路径很关键。在与刘老师的对话中,她一步步地对我做着启发,“你会辞职吗”“那你有什么喜欢做的事”“为何愿意参加晚上的活动,你可以拒绝”等等问题,引发你去多角度的思考可能实现梦想的途径和认识你自己。

 

  • 五、人生计划沙盘模拟人生职场选择

    游戏可以无数次,人生却只有一次,要善于把握做为组长,将在第三天给刘老师做小组助理因而提前的演练了一把,这比其他组员提前接触了人生计划的沙盘游戏,也正是因为这参与两次活动的机会,有幸体验了参与者与旁观者两个身份,当然对个活动的感悟也更深刻多些。 人生计划的桌游是KAB开发的沙盘游戏,人生如商海,你要去谋划自己的职场人生,你要付出成本,要承受分险,要迎接与挑战机会。活动的规则围绕人生机会、职业与收入、知识(书本)、社会功能(爱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物质消费)以及社会经济的环境来环环设计,对职业目标的设定融入对学习、社会、家庭与人生四个维度的思考。游戏结束时,我没有完成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尽管我没有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我很清楚我达到这个职业需要付出什么样成本,但是还是没有达成目标。我总结了一下自己:首先可选择的机会不确定,在游戏过程又过于保守循规导矩,没有充分理解规则,没有做必要的投资,丧失前两轮的积累;再者游戏前规划目标时每个象限内选择的目标过多,游戏一刻忘了熊掌鱼肉如何兼得;最后就是我有职业目标,却没有仔细分析,盲目性多过的整合与全盘。

 

作者:王琴

原文地址:

http://user.qzone.qq.com/123407386?ptlang=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