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遥望甲午 底蕴深蓝

发布时间:2014-09-26          阅读:96

    “当海风吹过,你已经走远,记忆里那是一个秋天;当明月升起,你已经走远,银光里留下一片深蓝……”影片《甲午大海战》片尾哀婉回肠的词曲,让我在安适的沙发上,久久不能回神。这是第四次看到该片,却是第一次留下文字。也许是进入七八月以来,各种意义非凡的纪念日涌进我们的视野,或辉煌,或耻辱,或振奋人心,或鞭挞铭记,以至于在电视上播出时,我选择了再次停留。

 

    时至今日,光绪帝面对着颐和园的石舫瘫坐在风雪中,撕心裂肺地哀呼“一千八百里江山”的余音,还未消散;而李鸿章横卧在异国的病榻上,含泪疾叹“千古骂名”的颤抖,还未平复……过往的一切,让我终究还是不忍去凝视那片海,不管是平静的,亦或是波澜的,也许是知道那片海上,曾见证了一代中国海军的苍凉,也见证了一个国家由内而外的腐朽与耻辱。

 

    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沉沉的心绪了,似乎在习惯了生活的忙碌、琐碎、平淡、忧欢后,家国爱恨,还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被唤醒,以致118年前那段不堪回望的历史,再也无法被炽烈的内心所尘封。

 

    曾经,一个帝国怀揣“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梦想,挑选了她最精英的学子登上离乡的油轮驶向世界强国,期冀着有朝一日,他们能学成而归,成为捍卫帝国数万公里海岸的海上长城。当他们亲自驾驶着世界顶尖的巨舰驶回帝国时,当帝国的肱骨大臣听到他们一个个铿锵有力地报出自己就读的名校而面露自豪的微笑时,这一切,似乎犹如海上初升的太阳,光芒而耀眼。

 

    然而,即便背负了再多亚洲第一海军的盛名,那些万千的光芒,也无不沉淀着隐隐的担忧。这期间,充斥了太多的不可思议。帝国的巨舰竟然沦为了主宰者食品的运输工具;而堂堂一国水师,竟然七年未曾添置新舰,且弹药不足、以次充好,大笔的海军军费被中饱私囊;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为庆贺帝国实际最高统治者的六十大寿,一个帝国在国库亏空的条件下为其修建颐和园的款项,竟然是中国海军的军费!

 

    如此的腐朽不堪,让我们在海上的暴风雨还未来临前,便早已惴惴不安,一场悲壮的溃败,早已是注定的了……

 

    面对一场知道结局的战争,痛心疾首,却又是那般的无可奈何……当邓世昌选择结束生命,与“致远号”一同沉落时, 我的心,痛极了。这样一批有志青年,为着国家理想而战,国家却弃他们于不顾,醉酒笙歌的帝国里,没有他们能拿起捍卫的武器;汹涌的海面上,新补给的炮弹竟然无法装进炮身。看着那些将士在挫炮弹好让它能装进去,那一瞬间,我冷笑了;当一颗炮弹打到了“吉野号”的弹药舱,却安然无恙没有爆破时,我愤怒了。是这个帝国出卖了你们,出卖了你们的英勇,出卖了你们的奋不顾身,出卖了你们最崇高的理想和最珍贵的生命。

 

    你们已经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了,而当日军攻占了所有陆上炮台,你们将希望寄托在陆军的援助时,这个帝国又给了你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刘步赡等人孤立无援、苦苦坚守,最终拒绝了日本同学的劝降,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而自尽身亡时,灰飞烟灭的,又岂只是一支曾威震东方的强大舰队,连同这个帝国的未来,也一并被预示着,终有一日,它将灰飞烟灭、无处葬身……

 

    “泪水从每一张脸上洒落,心里的痛要一百年,任长发飞扬,滚滚风烟,追寻你我要扬起风帆……”这算不算是这段历史最苍凉的结笔呢?

 

    如今,星移斗转,那段不堪的岁月,渐渐远去,然而硝烟已散,那片阴云却至今未散。历史不应该只用来歌颂英雄,更应该用来警醒世人。彼得大帝说“一个君主只有陆军,只是有一只手,同时有陆军和海军才有双手。”然而归根结底,如若没有一个强大、蓬勃、有希望、有活力的国家制度,任凭腐朽之气肆意烂漫,试问,又怎会真正拥有能够捍卫国家命运的双手?又怎会让曾经陌刀为节,玄甲为裳,丈夫蓄志,女儿英傥,马蹄踏处,即为大唐的大国英气再次彰显?当下,东有中日钓鱼岛,中韩苏岩礁,南有中越菲马诸国的南沙争端,中国要捍卫海之深蓝,才能摆脱下一轮的被动挨打。    

 

    影片的最后,一张曾见证过帝国梦想的合影,被抛向了碧蓝的大海,当它沉进北洋舰艇锈迹斑斑的船体时,那一刻,几多凝滞,几多屏息……也许,那才是它的归宿,是那段不堪回望的岁月,最静谧的归宿。

 

    “随浪花飘去,波涛万里,难忘的还是那片深蓝……”是啊,中国的未来就在那片深蓝里,每一次的海战都是两个国家命运天平的转折点,而要守住这片深蓝,没有举国完善的体制,是无论如何都要重蹈甲午的覆辙的。

 

    致远、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

 

    历史的最后,应该不会让他们成为最悲怆的绝唱。遥望甲午,那片深蓝里,永远凝聚着最遥远的义无反顾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