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学院:论一个学生干部的自我修养
发布时间:2014-03-24 阅读:140次
很多学生在满怀憧憬的加入团学、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后,常常会吐槽:“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别人都说学生干部是“大学统治者”,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干部的日常却显露出无比苦恼的一面,要么被当成一头驴子呼来喝去,要么被反精英分子嗤之于鼻。比如开学的第一月,一些怀抱朴素感情的“准干部”就面临着无比的尴尬:一边是理不完的自家烦,一边还得帮助老师学院处理做不完的学生工作。也有一些同学,对学生干部的付出,一边“坐享其成”,还不忘消遣吐槽一番: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如果稍稍出点差漏,估计下意识就是“干部工作没做好”的想法了。所以说,光鲜背后有凄苦,实在是压力大、不讨好、没自信,一些“准学生干部”,是早早体验了一把中国典型底层公务员的生存状态,还不享福利。
其实,在所有让人仰望的“时代偶像”的大学经验谈中,选择学生工作岗位,奉献大学宝贵时光,简直像韩剧中的生离死别一样,是必不可少的真理层面的剧情。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干部”的含义不是领导,不是“官”,而是“管”,管自己,管同学。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是一个大学除却校办机构之外,维持偌大校园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组织,而大学生活吸引人的精彩也往往诞生于此。能够参与到其中,为大家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校园之家,也是一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得益于学生工作的性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相关组织和部门中从事面向学生群体自身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学生平台上挥洒汗水,施展才华,不仅仅是“威风”,更是青春风采。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正常、合理的制度设计,在一些大学生的“想象”中,被套用的功利思维进行理解,反而被扭曲、异化,乃至于原本因为付出而应得的正当回报——推优、评奖、保研,也因这种功利语境似乎变得不那么理所当然,不可以划上等号,甚至于学生干部自己要么工作起来没有朴实的感情,要么对自己的应得不那么自信。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干部不妨看看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从tvb的小龙套到清华大讲堂中的“艺术家”,抛开文化争议,作为一个演员,周星驰的敬业精神和自信心,都浓缩在了他自传式电影《喜剧之王》中的一个动作之中:抽出一本斯坦什么夫斯基大师的《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从容而坚定地说出:“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尽管在偶像、导演乃至于派盒饭的大叔眼中,他都是一个“死跑龙套”的。
每个学生干部都也需要一本《论学生干部的自我修养》,既然选择了贡献,就得燃尽最后点滴的热情(当然,希望同学们也理解,学生干部也有人权)。如果压力大,光向朋友吐槽是绝对不行的,哀叹自己上辈子是折翼天使并不能成为罔顾职责的理由,足够的责任感和敬业才是在磨练中保留正确价值观的法宝——对工作任务,leader没有喊cut,同学没有叫好,哪怕批评等身,也不能放弃,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努力;对同学的不理解,可以哈哈大笑、苦笑、苦笑、凄惨笑、憨笑、傻笑,但绝不能拂袖而去,再多一点耐心,说不准就换来了一点理解。
无论是赞美声,还是质疑声,学生干部只要牢记”懵懂时“时的朴素出发点:服务同学、锻炼自己,就完全可以昂首挺胸的打正旗号,鼓足干劲,把工作开展下去。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并不矛盾,既闻达庙堂又身陷江湖,就是学生开展学生工作的优势所在,也是职务使然。如果能在基础事务中练好技能、练出修养,有治国和亨鲜并举的气度,那毕业时在简历上填上:善于与人沟通、适应力、学习力强,才不是一句空话。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踏入职场后,从容又坚定地对HR说出:“我,是一个学生干部。”
原文地址:http://uzone.univs.cn/blog/blog_3151048_m1v1wibs40cvo0dpbs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