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读《图穷对话录》有感

发布时间:2012-10-10          阅读:163

    看一些我喜欢的博主推荐徐小平老师的这本《图穷对话录》,当发现这本书是十年前发行的,不免有些犹豫,怕有些观点和知识都是过时了的。后来,陆续又看到很多人推荐。于是,将它买了回来。

 

    刚开始看时,时常感觉徐老师的幽默和振振有词,甚至感觉作者过于自恋和自信而有些不能接受。但越往后看,我明白了,这种自恋和自信来源于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工作、对生活的感悟;来自对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深刻掌握。

 

    这虽然是一本对有出国留学意愿的人士进行咨询的记录,但对很多发展困惑中的人而言同样具有阅读的意义,这虽然是一本十年前的书,但里面的很多道理拿到现在还是非常实用。

 

    最让我体会深刻的是,这不是一本以职业为导向的咨询,它们最终都导向“幸福”。我们的教育经常教人如何去成功,而忘记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人幸福。

 

记下几个关键词: 

 

1、被“社会的大众价值判断/庸俗的社会价值观”绑架;当我们去做选择时,依据往往社会的大众价值判断,如对“热门”、对“高学历”的追求;当人们在大众价值判断标准之下,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更不要说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

 

 2、错把阶段性的目标当作终极目标:当我们问学生:“你有什么打算时”,学生常会很容易的说出:“考研”、“出国”、“公务员”等等字眼。当我们多问一个“然后呢?”学生们常常会语噎,有的会说:“到时候再说”。这就是俞敏洪老师所说的各类“无意识”,如出国无意识:把出国本身当作一个事业。还有“考研无意识”、“考公务员无意识 ”。

 

 3、“留学摸象主义”,很喜欢徐老师造出来的许多词,很形象的描述了许多现象。留学摸象主义指面对自己的未来,人们在看到全部面貌之前,抓住什么就吊在什么上面,根本不去为自己的未来进行全面设计和综合考察。

 

4、学位本位主义/知识本位主义

 

5、就业中的面子问题:你是为别人的阴暗心理而活着?还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活着?

 

6、留学拜物教和虚荣:我们都在追求我们所认为的价值和幸福。关键是,这个价值和幸福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

 

博文原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8ee4701015z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