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学院杨光坤:举一盏明灯,引学生前行

发布时间:2012-10-07          阅读:511

15

辅导员简介

 

    杨光坤,男,汉族,中共党员,198311月生,法学硕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20107月入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担任能源学院专职辅导员、本科党支部书记、政策理论研究会主席。工作以来,每年承担400余名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协助分党委和学工组分管全院学生奖助与评优工作、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院文书工作。在工作之余,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环境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民网强国论坛特约通讯员、人民网理论频道特约评论员、求是理论网特约评论员等职。

 

正文内容

 

一、把握工作重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杨光坤发起成立了“能源名师讲坛”,先后邀请到能源学院于兴河教授、李治平教授、黄文辉教授、张金川教授、刘志华副书记等五位专家学者从学习方法、专业前景、毕业去向、就业技巧、留学政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专业思想教育。经过专家学者的引导和激励,学院广大学生增强了对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兴趣和认识,学院的学术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杨光坤通过政策理论研究会开设了“人文讲座”,先后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陈将将、国家广电总局原副司长张兆雄、中国政法大学辩论队主教练严安琪、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林文彪、法制日报记者李吉斌、北京市委信访办干部王凯、商务部培训中心干部陈伟、交通运输部党校教师程春华、外交部美大司外交官胡昌金、中国环境报记者李成思等嘉宾到学院通过人文讲座的形式给广大学生点拨思想和开拓视野。自人文讲座举办以来,广大学生开始重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多地利用业余时间去拓展人文社科知识面,学院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杨光坤先后组织学生干部赴人民网参观学习,赴北京农学院交流经验,赴北京法政集团考察学习,赴平谷区马坊镇调研新农村建设。在建党90周年之际,杨光坤组织广大党员深入京郊农村开展红色“1+1”活动,得到了人民网、凤凰网、搜狐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大型媒体的广泛报道,同时荣获北京市2011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

 

二、坚持三公原则,实现学生事务管理规范化

 

    在能源学院分党委的部署和指导下,在中国政法大学研习法律七年的杨光坤先后起草了《能源学院优秀班风学风评选及奖励办法》、《能源学院学生违纪处理细则》、《能源学院班长例会制度》、《能源学院班委会工作制度》、《能源学院学生党员发展与考核细则》、《能源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与考核细则》、《能源学院学生党员联系寝室制度》、《能源学院寝室公约》等系列院内规范性文件,通过这些文件在实践中的严格落实,有效增强了广大学生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专业化

 

    杨光坤先后参加了北京高校新上岗辅导员培训、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北京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专业化培训、北京高校辅导员发展辅导专业化培训等,并应邀参加了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承办的首届投资北京与商会发展论坛、人民网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移动互联时代的网络文化发展”高峰论坛和人民日报举办的“提升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信,实现理论自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路径选择”理论研讨会。20115月,杨光坤应邀赴武汉大学参加第四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期间担任第一组分论坛召集人,在闭幕式上向大会作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20125月,杨光坤被清华大学聘为北京市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学校第五期培训班辅导员,先后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党建课题研究、赴西柏坡考察学习、赴怀柔区渤海镇调研新农村建设。

 

    在工作之余,杨光坤主持了北京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界损害问题的归责与赔偿研究”和国家发改委项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工作以来,杨光坤公开出版了全国性高校教材1部,担任副主编;在《北京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在人民网、求是理论网、中国经济网等大型网站上发表评论文章18篇。20109月,论文《首都西南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房地产问题研究》荣获第四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征文二等奖;201111月,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建设的回顾与思考》荣获中国地质大学纪念建党90周年思想政治理论征文一等奖;201111月,论文《辅导员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荣获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结语

 

    举一盏明灯,引学生前行。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杨光坤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刻牢记使命与责任,满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秉承“领航思想、指导学业、引导发展、管理事务”的角色定位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科学方法,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投入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先后被评为中国地质大学“优秀辅导员”、北京市“优秀辅导员”、中国地质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