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科学观测研究站(共建) 及学生实践与科普基地顺利揭牌
发布时间:2024-01-26 发布:【陆内火山与地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点击:16次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高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拓宽学院实践教学平台,扩大“陆内火山与地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普教学服务社会影响力,经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腾冲市人民政府、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矿局、云南保山恒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定,地球关键圈层耦合过程及其灾害环境效应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培养实践基地与“陆内火山与地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于2024年1月25日在云南省腾冲市东山草场顺利揭牌。
1月25日下午,副校长武雄、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佟拓、校友与社会合作处处长于清海、学院党委书记吴海英、党委副书记包敖敦其木格、副院长李红谊及共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
武雄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共建单位表示衷心感谢,指出希望在我校与共建单位保持密切的交流和联系的良好基础上,各方本着促进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加强空间科学与地球科学交叉融合的共识,共同抢占“地球空间物理多尺度跨圈层相互作用”科学制高点,切实推进区域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邹永廖、腾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磊分别就共建基地的研究背景、建设目标、预期成果、资源保障等方面做简要介绍与政策解读,拟定以云南省腾冲市东山草原场地条件为基础,并结合当地已有地震、气象观测能力,建设腾冲基地,腾冲市政府将支持签约各方在腾冲开展相关科学观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科普交流活动。
活动最后,各共建单位负责人共同为观测站与基地揭牌。
腾冲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印度板块-缅甸微板块-欧亚板块边界附近、“一带一路”印缅孟中通道咽喉,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地震、火山、地热共同活动,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高原气候过渡,中低山热带与高山高原高寒梯变,也是赤道电离层向北和青藏高原影响向南效应耦合区。腾冲地区地壳运动变化强烈,火山地热活动造成了大量的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逸出,是研究地球内部活动对大气层电离层环境影响、观测地球关键圈层耦合过程、解析关键带灾害环境和全球变化效应的天然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