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首页

研究亮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亮点

刘思岐:俯冲洋壳脱水对弧环境斑岩矿床金属贡献【GCA,2023】

发布时间:2024-01-29       阅读:103

斑岩矿床为全球提供了大部分的CuMo,约1/5Au,以及相当量的Pb-Zn-Re-Ag等金属,因而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和勘探公司的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斑岩矿床主要发育于汇聚板块边缘的岩浆弧环境。经典的成矿理论认为,弧环境斑岩矿床的形成与洋壳俯冲密切相关,即洋壳俯冲脱水诱发楔形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其进一步演化和侵位形成中酸性岩浆,随后流体出溶造就斑岩成矿。在上述成矿模型中,俯冲洋壳脱水除了触发成矿岩浆的形成以外,是否能为斑岩成矿直接贡献金属至今仍不清楚。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求真博士后刘思岐,在合作导师赵志丹教授支持下,受郑远川教授优青项目的资助赴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拜仁地质研究所(BGI)与Hans Keppler教授合作,开展高温高压实验来直接测定CuZnMoW在俯冲洋壳释放流体与平衡固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取得如下创新性认识:

1)俯冲洋壳释放的富盐流体能够有效迁移Cu进入地幔楔,按照实验测定的分配系数(7.7),假设有5%的流体进入地幔楔,简单计算表明弧岩浆源区近一半的Cu由流体贡献。俯冲洋壳释放流体能够为弧岩浆源区贡献Cu与原生弧玄武岩和MORB具有相似Cu含量不矛盾,因为可能受到源区硫化物的缓冲,源区Cu增加不一定导致熔体Cu成比例的增加。另外,弧岩浆的地幔源区时常经历多次的熔体抽离,有可能导致源区中Cu被耗尽,无法成矿。俯冲洋壳释放流体对地幔楔的金属富集过程会产生重要的Cu补给,这使得即使对于经历多次熔体抽离的地幔源区,仍具有成Cu矿床的潜力。

2)对于Mo,无论各种盐度,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总能有效迁移Mo进入地幔楔。俯冲洋壳的Mo含量为460 ppb,相较于亏损地幔(Mo: 25 ppb)预富集了近20倍,因此,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能导致显著的源区富集。考虑到在上地幔条件下Mo在硫化物与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系数不高(即Mo不会强烈分配进入硫化物相),因此,Mo在源区中的显著富集会导致原生弧岩浆中金属相应的富集,这对大型斑岩Mo成矿可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残余固相中金红石的存在与否会严重影响流体对W的迁移能力。在缺乏金红石的情况下,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能够有效迁移W进入地幔楔。但这一结论是否对弧环境下的斑岩W成矿有指示意义尚不明确,因为W矿床的形成主要与地壳物质的重熔有关,而与经典的弧岩浆作用无关。对于弧岩浆的Zn成矿,俯冲洋壳释放的流体没有导致金属在源区的富集,因此不具有重要的贡献。

本研究提出弧环境斑岩矿床成矿金属的新源区,揭示出斑岩成矿的复杂性,丰富和创新了斑岩矿床成矿理论。


图1 实验样品仓设计




图2 实验固相产物的背散射图像



图3 实验流体相的LA-ICP-MS信号




图4 Cu、Zn、Mo、W在俯冲洋壳释放流体与平衡固相之间的分配系数


上述研究还受到“深时数字地球”中央高校科技领军人才团队项目(2652023001)和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Liu, S.Q., Keppler, H., 2023. The mobility of copper, zinc, molybdenum, and tungsten in subduction zone fluid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365, 174–185. [IF2022=5.0]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gca.2023.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