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首页

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刘大锰

发布时间:2021-09-01       阅读:237

刘大锰竖

刘大锰,男,湖南桃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6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主要从事煤层气地质理论与评价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创新性提出了中-高煤阶煤层气地质与开发一体化新思路,实现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新突破。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6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2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一、工作经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后研究;1994年-1996年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教师;1996年-2004年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访问学者;1998年-1999年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师;2004年-至今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副处长兼期刊中心主任;2004年-2005年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处副处长兼期刊中心主任、教辅直属党支部书记;2005年-2007年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副院长(正处级);2007年-2010年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处长;2010年-2011年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级干部、教务处处长;2011年-2016年

·         新疆石河子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央第七批援疆干部);2011年-2014年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处处长;2016年7月-2016年12月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2016年12月-至今

二、教育经历

·         学士; 煤田地质与勘探; 湘潭矿业学院; 1984.9 / 1988.7

·         硕士:煤田地质与勘探;焦作矿业学院;1988.9 / 1991.7

·         博士; 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1.9 / 1994.7

三、获奖情况

·         1. 1997年,中国煤变质作用. 杨起、吴冲龙、汤达祯、康西栋、刘大锰、潘治贵、陈基娘、周春光. 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2. 1999年,有机岩石学研究——以塔里木为例. 金奎励、刘大锰、涂建琪、方家虎、韩光照、王凌志.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3. 2000年,当代煤及有机岩研究新技术. 金奎励、赵长毅、刘大锰等. 国家煤炭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         4. 2016年,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103-R0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5. 2017年,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J-25202-2-03-R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6. 2019年,中-高煤阶煤层气储层地质与开发一体化理论与关键技术. 刘大锰、姚艳斌、蔡益栋、常锁亮、王 勃、聂志宏、陈 强、毛得雷.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四、主持科研项目

· 1. 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对煤层气储层物性的控制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91). 负责人,2006--2008

· 2. 煤层气储层精细描述和评价. 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34-01). 负责人,2008-2020

· 3. 柳林地区煤层气富集高产区预测研究. 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2008ZX05062-001). 负责人,2008-2010

· 4. 韩城示范区及周边煤层气富集规律与有利区预测研究. 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2008ZX05062). 负责人,2008-2010

· 5. 高产煤层气储层物性精细定量表征与动态预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107). 负责人,2010-2012

· 6. 煤储层特性区块尺度精细描述技术. 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34-001). 负责人,2011-2015

· 7. 低煤级煤层气储层孔裂隙非均质性及对甲烷吸附/渗流的控制机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油化工联合基金(U1262104). 负责人,2013-2015

· 8. 煤储层微纳米尺度孔隙中流体传输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160). 负责人,2018-2021

· 9. 煤层气储层流体微观动力学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0427). 负责人,2019-2023

五、代表性学术成果

· 1.Liu DM, Yang Q, Tang DZ, et al. Geochemistry of sulfur and elements in coals from the Antaibao surface mine, Pingshuo, Shanxi Province, China. Int. J. Coal Geol., 2001, 46(1): 51-64

· Liu DM, Tu JQ, Jin KL. Organic petrology of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J. Petroleum Geol., 2003, 26(1): 105-124

· Liu DM, Yao YB, Tang DZ, Tang SH, Che Y and Huang WH. Co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 assessment in Huainan and Huaibei coalfields, Southern North China. Int J of Coal Geol, 2009, 79(3): 97-112

· Li JQ, Liu DM*, Yao YB, Cai YD, Qiu YK. Evaluation of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of anthracite coals by geophysical logging data. Int J Coal Geol., 2011, 87(2): 121-127

· Cai YD, Liu DM*, Pan ZJ, Yao YB, Li JQ, Qiu YK. Pore structure and its impact on CH4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flow capability of bituminous and subbituminous coals from Northeast China. Fuel, 2013,103: 258-268

· Li ZT, Liu DM*, Cai YD, Ranjith PG, Yao YB. Multi-scal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3-D pore-fracture networks in bituminous and anthracite coals using FIB-SEM tomography and X-ray μ-CT. Fuel, 2017, 209: 43–53

· Liu ZS, Liu DM, Cai YD, Yao YB, Pan ZJ, Zhou YF. Applica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n coalbed methane and shale reservoirs: A review. Int J Coal Geol, 2020, 218:103261

· Wang YJ, Liu DM, Cai YD, Yao YB, Pan ZJ. Constraining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petro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rough a new coal structure index in the southern Qinshui Basin, northernChina:Implications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AAPG Bulletin, 2020, 104(8): 1817-1842

· Liu DM*, Zou Z, Cai YD, Qiu YK, Zhou YF, He S. An updated study on CH4 isothermal adsorption and isosteric adsorption heat behaviors of variable rank coals.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 89, 103899

六、招生方向

· 1.矿产普查与勘探(博、硕):研究方向(1)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评价:(2)煤与煤层气地质

·  2.资源与环境(专硕):研究方向:化石能源勘查与评价。

七、联系方式

· 办公室:综合办公楼504

· 电  话:010-82323971

· E-mail: dmliu@cugb.edu.cn/dmliu51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