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指的是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同伴教育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同伴教育发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它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和互动性强的方式,营造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环境进行培训。同伴教育的培训中,侧重于态度的讨论和技能的培训,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其中主持人的角色不是老师,而是话题讨论的引导者,启发大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提出建议。主持人侧重正确知识和核心信息的传达,而不将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同伴教育是一种传递艾滋病有关信息的非常合适的办法。所有这些都能唤起身边同伴的心灵共鸣,帮助同伴看清新的事物,而不是被告诉应该怎样想或做什么,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